知心知意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彼此了解,心意投合,相互关心备至。
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1回:“如今宝姐姐家去了,连香菱也不能过来,二姐姐又出了门子了,几个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处,弄得这样光景。”
例子丁玲《在严寒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陈满是吃过大苦的人,知心知意,问寒问暖,对老人很好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ī xīn zhī yì
注音ㄓ ㄒ一ㄣ ㄓ 一ˋ
感情知心知意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知心着意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没颠没倒(意思解释)
- 一轨同风(意思解释)
- 新仇旧恨(意思解释)
- 青山绿水(意思解释)
- 扫地出门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天之骄子(意思解释)
- 极重不反(意思解释)
- 空口无凭(意思解释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释)
- 祸国误民(意思解释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释)
- 恶醉强酒(意思解释)
- 便还就孤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刻不容缓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热气腾腾(意思解释)
- 坐怀不乱(意思解释)
- 出师不利(意思解释)
- 浅见薄识(意思解释)
- 师严道尊(意思解释)
- 家常便饭(意思解释)
- 金蝉脱壳(意思解释)
- 步步深入(意思解释)
- 报雠雪恨(意思解释)
- 说来话长(意思解释)
- 来情去意(意思解释)
※ 知心知意的意思解释、知心知意是什么意思由汉文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流离琐尾 |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。 |
同病相怜 |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怜:怜惜。 |
掉舌鼓唇 | 炫耀口才,夸夸其谈。 |
靡所底止 | 谓没有止境。 |
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
明争暗斗 |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;形容内部钩心斗争;互相争斗的情况。 |
反老还童 | 反:回。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秽德垢行 |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令人作呕 |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踵武前贤 | 踵:脚跟。武:足迹。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
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
无穷无尽 | 穷、尽:完。没有尽头;没有限度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流风馀俗 | 遗留的风气、习俗。 |
阿娇金屋 | 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馆陶公主又称“长公主”刘嫖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 |
奸夫淫妇 | 指通奸的男人和放荡不羁的女人。指淫乱的男女。 |
同功一体 |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。 |
国士无双 | 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