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木揭竿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揭:举起;竿:竹竿。砍削树木当兵器,举起竹竿作军旗。比喻武装起义。
出处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合响应,赢粮而景从,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
例子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,今已燎原,非猛将雄兵,难以剿灭。(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一回)
基础信息
拼音zhǎn mù jiē gān
注音ㄓㄢˇ ㄇㄨˋ ㄐ一ㄝ ㄍㄢ
繁体斬木揭竿
感情斩木揭竿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造反。
近义词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引物连类(意思解释)
- 落叶归根(意思解释)
- 嫁狗随狗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销声匿迹(意思解释)
- 因噎废食(意思解释)
- 惊鸿艳影(意思解释)
- 风和日丽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释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释)
- 无稽之谈(意思解释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释)
- 运筹帷幄(意思解释)
- 绿林强盗(意思解释)
- 刚愎自用(意思解释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释)
- 家常便饭(意思解释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释)
- 忠果正直(意思解释)
- 打开天窗说亮话(意思解释)
- 遥遥无期(意思解释)
- 暗香疏影(意思解释)
- 破釜沉舟(意思解释)
- 久假不归(意思解释)
- 近在咫尺(意思解释)
※ 斩木揭竿的意思解释、斩木揭竿是什么意思由汉文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形影相顾 | 形:形体;影:身影。孤身一人,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。形容无依无靠,非常孤单。 |
默不做声 |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如臂使指 |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。比喻指挥、调动得心应手。 |
孜孜以求 |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饥肠辘辘 | 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 |
一干二净 | 形容非常干净;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。 |
贫贱不能移 | 不会因生活贫困,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快心满志 | 见“快心遂意”。 |
稳操胜券 | 稳:稳当地;操:拿着;掌握。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。比喻有胜利的把握。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偶一为之 |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 |
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
凤协鸾和 | 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 |
忙不择价 |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 |
无稽之谈 | 稽:音机;查考;谈:话语;传言。没有根据的说法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爱毛反裘 |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|
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骄傲自满 |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 |
苟合取容 | 苟合:苟且附合;取容:取悦,讨好。苟且迎合,取悦于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