黜陟幽明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黜退昏愚的官员,晋升贤明的官员。
出处《书·舜典》:“三载考绩,三考黜陟幽明。”孔传:“黜退其幽者,升进其明者。”
例子昔尧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,盖黜陟幽明能折中尔。唐·陈子昂《上军国利害事·出使》
基础信息
拼音chù zhì yōu míng
注音ㄔㄨˋ ㄓˋ 一ㄡ ㄇ一ㄥˊ
感情黜陟幽明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官场。
近义词黜幽陟明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化敌为友(意思解释)
- 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(意思解释)
- 死灰复燃(意思解释)
- 挺身而出(意思解释)
- 一轨同风(意思解释)
- 隔靴搔痒(意思解释)
- 一钱太守(意思解释)
- 说雨谈云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算无遗策(意思解释)
- 空谷传声(意思解释)
- 目不转睛(意思解释)
- 促膝谈心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反老还童(意思解释)
- 花拳绣腿(意思解释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(意思解释)
- 时至运来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光前裕后(意思解释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释)
- 拔茅连茹(意思解释)
- 文山会海(意思解释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(意思解释)
※ 黜陟幽明的意思解释、黜陟幽明是什么意思由汉文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聋者之歌 | 聋者学人唱歌,却听不到歌声,无以自乐。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,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。 |
敬业乐群 | 专心学习,和同学融洽相处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扫地出门 |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;室内干干净净;不留任何东西。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;连人也被赶出家门。 |
势力之交 | 势:权势;交:交往。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。指趋炎附势的朋友。 |
着手回春 |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也比喻医术高明。 |
空穴来风 | 穴:洞、孔;来:招致。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。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;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。 |
晓以大义 | 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 |
举善荐贤 |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咄咄逼人 | ①气势汹汹;盛气凌人;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。咄咄:表示惊奇的声音。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;令人惊诧。 |
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。形容自己做坏事;自己受害。 |
慷慨悲歌 | 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雷霆万钧 | 雷霆:暴雷;霹雳;钧:古代的重量单位;一钧合15公斤。形容威力极大;不可阻挡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举止娴雅 | 娴: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显亲扬名 | 显:使显赫;扬:传扬。使父母宗族显耀;张扬自己的声誉。指中举、立功、做官的荣耀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耳聪目明 | 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
脱口而出 | 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 |
不问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